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通訊地址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通訊地址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每經記者:於垚峰 陳鵬麗 每經編輯:文多
達誌科技(300530,SZ)今年6月的最高價達到了43.49元/股,不過一年時間,已經是去年6月最低價14.26元/股的3倍。
近期的一份年報問詢函回函,讓達誌科技化工貿易業務的細節“曝光”在公眾麵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達誌科技的第一大客戶都是江蘇中冶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冶化工)。第一大供應商也都是江蘇保華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保華國際)。不過蹊蹺的是,達誌科技的第一大客戶和第一大供應商,最新年報中的通訊地址在同一個地方,工商備注的聯係方式也是同一個電話號碼。
記者經過大量調查發現,中冶化工和保華國際之間有著諸多交集。在這些交易背後,還有著外界難以理解的生意模式:遠在廣東的達誌科技,預付款給1500公裏外的保華國際以采購產品,然後將產品賣給與保華國際同處一地的中冶化工,同時還給中冶化工一定的結算賬期。
這究竟是一樁怎樣的買賣?

圖片來源:啟信寶截圖
“神秘”的第一大客戶與第一大供應商在近兩個財年,中冶化工和保華國際在達誌科技的化工貿易業務中均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2018年,中冶化工貢獻了達誌科技貿易類業務超過90%收入,而保華國際則向上市公司供應了近95%的化工商品。
2019年,中冶化工仍是上市公司第一大客戶,保華國際仍是第一大供應商。
啟信寶顯示,中冶化工、保華國際在2019年年報中的通訊地址,均為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沈家巷15號。
6月1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年報中的地址,來到南通市崇川區起鳳街附近尋找沈家巷15號。但在這附近,隻看到兩棟居民樓貼著“沈家巷96號”和“沈家巷96-1”的牌子,除此外就再也沒有看到出現“沈家巷”的路牌和樓牌了(如下圖)。最終,找了整整一下午,記者也沒有見到沈家巷15號以及位於這個地址的中冶化工和保華國際兩家公司。

6月19日,記者在南通市崇川區沈家巷,沒有找到15號。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於垚峰 攝
中冶化工信息的變更記錄顯示,2016年1月4日,其注冊地址發生了變化。變更前為南通市“工農南路88號海外聯誼大廈2511室”,變更後地址為南通市“崇川區工農南路156號鑫乾國際廣場A13層”。
6月20日,記者前往了鑫乾國際廣場A13層。在這一層,有一家律師事務所和一家人力資源公司。其中人力資源公司的老板告訴記者,這一層都是他去年通過法院拍賣買下來的,並不知道此前是誰在用,也沒有聽過中冶化工這個公司。
隨後,記者來到鑫乾國際廣場的物業管理公司。公司工作人員表示,並沒有聽說過A13層有過中冶化工這個公司。隻是有一位順豐的快遞小哥稱,在這個地方好像送過中冶化工的快遞。

6月20日,記者在江蘇中冶化工當前的注冊地鑫乾國際廣場,但未找到該公司。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於垚峰 攝
當天,記者還去了海外聯誼大廈。在大廈一樓的樓層分布索引處,記者並未找到中冶化工的名字。大廈的2511室,也不是中冶化工所在地,顯示的是江蘇省蘇商發展促進會,大門是鎖住的。
一樓保衛處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他在這裏工作了10年,但是從來沒有聽過中冶化工這個公司。

6月20日,記者在海外聯誼大廈沒能找到中冶化工。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於垚峰 攝
記者還通過一款導航APP搜索過中冶化工、保華國際。在APP上,二者的地址均顯示為:南通市工農路168號文峰大廈A座10層。但在文峰大廈A座10層,同樣沒有找到中冶化工和保華國際。
中冶化工和保華國際不止是最新年報中的通訊地址一樣,電話也是同一個:0513-5508XXXX。《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多次撥打這一電話,但始終無人接聽。記者發現,將這個電話作為工商登記電話還有一家公司,南通鑫乾化工有限公司。
而且,南通鑫乾化工有限公司的通訊地址同樣也是南通市崇川區“沈家巷15號”,公司上一個地址則同樣是“海外聯誼大廈2511室”。記者通過地圖搜索到的公司地址,則是南通市工農路33號金融匯大廈27層。記者也去了那裏,但未發現南通鑫乾化工有限公司,自然也沒有找到中冶化工和保華國際。
“奇怪”的商業模式上述遍尋南通難覓蹤影的中冶化工與保華國際,也疑似存在一定關聯關係。啟信寶顯示,中冶化工成立於2009年10月,注冊資本5333萬元,公司法定代表人季蘇福。
2019年4月30日,一則關於遠東控股集團與中冶化工舉行綠葉農化股權轉讓暨交接儀式的消息稱:當時,中冶化工的執行董事是季蘇福,而董事長是一個叫王健的人。

圖片來源:遠東控股集團官網截圖
記者注意到,達誌科技在2018年曾與領航幹細胞再生醫學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領航幹細胞)合資成立過一家公司,而領航幹細胞的法定代表人就叫做王健。當然,王健這個名字並不複雜,也可能隻是重名——所以,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另一邊,啟信寶顯示,保華國際成立於2010年,注冊資本3000萬元,唐明為公司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持有公司100%股份,範正華為公司監事。2018年4月,範正華從公司股東名單中退出。
6月2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找到了這位範正華。他告訴記者,目前他已經不在保華國際了,2018年就已經退出了公司,現在不參與公司的管理。“我離開的時候,沒有聽說過保華國際和達誌科技有業務往來。”他說道。
範正華還稱:他和唐明、王健都是南通市如東縣小洋口一個地方的人,此前唐明和王健曾在小洋口一個化工企業一起工作過,而他和王健也曾經在一起工作過,三個人是比較熟悉的關係。
根據達誌科技對深交所的回函,2018年及2019年,達誌科技對供應商,采用的是預付款結算;對客戶方麵,比如,對中冶化工,達誌科技采取的信用政策是“款到發貨”,以商業承兌匯票方式結算,匯票期限最長不超過120日。
換句話來說,在化工貿易業務上,達誌科技是先預付賬款給供應商,拿到化工產品後,再銷售給下遊的客戶,客戶以商業承兌匯票等方式向上市公司回款。在整個鏈條中,達誌科技處於“弱勢”地位。相當於達誌科技需要先墊下大額資金才能運作化工貿易業務,公司采購別人的產品需要先預付貨款,而別人來采購公司產品,則大多可以“賒賬”。
2018年,達誌科技從第一大供應商保華國際處采購了三氯吡啶醇鈉,采購金額為3310.34萬元,付款方式為預付款。隨後,達誌科技又向第一大客戶中冶化工銷售了三氯吡啶醇鈉,銷售金額為3376.55萬元。

3家公司以貿易商身份進行的交易。圖片來源:公告截圖
在這次交易中,達誌科技看似從中獲利並不多,但是對於下一家貿易商中冶化工來說,畢竟增加了中間成本。
如果像上文所述,王健和唐明本就認識,是老鄉,還曾經在一起工作過,那保華國際為啥不直接賣給中冶化工,而要看著達誌科技賺差價?
即便保華國際、中冶化工毫無關係,上述交易在業內也不常見。保華國際為化工貿易商,達誌科技也在進行貿易業務,而中冶化工也是貿易公司。在一起化工材料的交易中,出現三個貿易商,一位化工行業的內部人士表示,這並不多見。
同樣的交易在2019年繼續發生,保華國際作為第一大供應商向達誌科技銷售化工產品,然後達誌科技再轉賣給中冶化工。達誌科技采購金額2554.84萬元,銷售金額2765.19萬元。

圖片來源:公告截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達誌科技的回複函中,披露過銷售對象同時為采購對象的情況。
2019年,公司同時向佛山市揚特金屬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區民特化工貿易有限公司采購和銷售了不少產品。達誌科技對此的解釋是,公司憑借多年從事塗鍍添加劑生產、銷售的經驗,對於塗鍍添加劑行業上遊原材料市場的價格波動情況比較了解,因而利用閑置的流動資金開展部分化工貿易業務,希望賺取化工原料的貿易中間差價,進而為公司增加盈利點。
6月2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中冶化工與保華國際之間的關係、二者是否有著同一實控人等問題,與達誌科技方麵取得聯係,但截至發稿,未能收到公司的回複。
就公司上述化工貿易業務的運作模式是否屬行業普遍等相關問題,記者也曾致電達誌科技並發去采訪函件,但截至發稿時同樣未收到答複。
新聞鏈接:
3倍牛股達誌科技的蹊蹺貿易業務(一):2019年第二大客戶指向“自己人”
每日經濟新聞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