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金:外貿順差是一季度GDP增速的重要穩定器|外貿順差 ...
炒股就看,權威,專業,及時,全麵,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近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02737.SZ,以下簡稱:葵花藥業)發布了2024年年度業績預告。
公告顯示,2024年歸母淨利潤預計在4.4億元至6.6億元之間,同比下降41.03%至60.68%;扣非淨利潤預計為3.2億元至5.5億元之間,同比下降45.19%至68.11%;基本每股收益預計在0.75元/股至1.13元/股之間,而去年同期為1.92元/股。

顯著的業績下滑,一時吸引了眾多投資者警覺的目光,也使得公告後的首個交易日公司股價大幅低開7.94%至18.20元/股,但開盤後仍保持了反彈態勢,當日收於18.65元/股。

一直以來,葵花藥業憑借其品牌OTC產品在醫藥市場占據一席之地,是資本市場中備受關注的醫藥企業。此次業績預告的發布,可能讓投資者對其未來發展走向產生擔憂,但通過對公司財務數據、業務模式、市場份額等研究,發現公司並非“乏善可陳”,在研發投入和品牌IP打造方麵具有一定的競爭力。
業績利潤率雙降,研發費用連續提升
從葵花藥業2024年公布的各季度財報數據來看,其業績表現似乎不容樂觀。其中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營業收入15.18億元,同比下降14.01%;歸母淨利潤2.55億元,同比下降37.17%。而在上半年整體來看,營業收入25.28億元,同比下降25.27%;歸母淨利潤4.86億元,同比下降28.95%。到了前三季度,情況並未好轉,營業收入29.67億元,同比下降29.95%;歸母淨利潤5.87億元,同比下降31.06%。

現金流方麵同樣不容樂觀,2024年前三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3.99億元,上年同期為3.88億元,同比下降203.01%。由於該指標關乎銷售質量,或應成為年報重點關注對象。
關於業績下滑的原因,一方麵可能於產品結構有關,根據公司公告,呼吸類產品作為葵花藥業的重要營收支柱,2023年因特定呼吸係統疾病,相關產品需求爆發增長,業績基數大幅提高。到了2024年,市場需求恢複正常,受高基數影響,銷量下行回歸,這對公司整體業績產生了重大衝擊。

另一方麵來自成本壓力,中藥材是中成藥生產的主要原料,其價格波動直接影響公司生產成本。中藥原材料價格在近年來保持高位運行,給葵花藥業帶來了不小的成本壓力。公司2022年毛利率57.75%,同比下降2.56%;2023年毛利率56.29%,同比下降2.53%;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55.70%,同比下降5.80%。
盡管公司在2024年的利潤水平有所下滑,但近年來的銷售費用率穩中有降,研發費用率逐步提升,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葵花藥業的銷售費用率依次為25.01%,23.97%和18.20%,研發費用率依次為1.86%,2.26%和2.68%。與行業中部分企業的策略不同,比如,2021年以來研發費用率依次為1.27%、1.16%、1.04%,逐年走低,葵花藥業更可能正走在長期主義的路徑上。

葵花藥業並非不重視營銷推廣,否則在當前市場環境也難以生存。公司在營銷方麵采用了多元化的手段,線上通過社交媒體、健康科普平台等進行品牌宣傳與產品推廣,增強與消費者的互動;線下則與各大藥店、醫療機構建立緊密合作關係,舉辦各類促銷活動,提高產品的曝光度與銷售量。
不過相比於中藥行業的頭部企業,比如和的研發費用率常年維持在3%左右水平,葵花藥業的整體研發費用率還處於較低水平,若要實現業績突破,研發投入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打造“小葵花”等品牌IP,助力公司市場競爭
葵花藥業在業務競爭中,以兒童藥和成人藥為兩大核心領域,積極采取“一品一策”精準營銷策略,致力於打造黃金單品群矩陣,構築穩固的市場地位。
在兒童藥板塊,葵花藥業以“小葵花”品牌為依托,旗下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顆粒、小兒柴桂退熱顆粒等產品,憑借良好的療效與口碑,成為眾多家庭的首選。在成人藥領域,依托“葵花”品牌,旗下包括護肝片、胃康靈膠囊/顆粒等核心產品,通過“護肝大課堂”等IP活動,強化品牌在成人用藥領域的影響力,在市場同類競品中保有一定的競爭力。
尤其是“小葵花媽媽課堂”,這一品牌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向家長普及兒童健康知識,同時推廣公司的兒童藥產品,有效提升了品牌知名度與消費者忠誠度。

盡管葵花藥業在市場上具備一定優勢,但在兒童感冒藥、止咳藥等細分市場,同樣麵臨著激烈的競爭。其中在兒童感冒藥領域,的三精雙黃連口服液、華潤三九的999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的優卡丹小兒氨酚烷胺顆粒等產品,與葵花藥業的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片等形成直接競爭。
在止咳藥領域,的小兒止咳化痰顆粒、仁和藥業的小兒化痰止咳顆粒、白雲山的小兒止咳糖漿等產品,同樣爭奪著其市場份額。這些競品在產品功效、價格、包裝等方麵各有特色,吸引著不同的消費群體。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國12315平台上,2024年出現了14起針對葵花藥業的投訴案例。內容包括虛假廣告、食品安全、價格問題等。比如12月13日有周姓消費者反映在快手(葵花藥業)網購的片劑可能存在廣告不具可識別性,8月27日有李姓消費者反映在淘寶(葵花藥業旗艦店)網購的產品可能存在食品安全問題。

在成功塑造小葵花等品牌IP的過程中,葵花藥業不僅要麵對來自同行的激烈競爭,還需正視部分消費者的投訴。這些投訴事件雖看似零星孤立,卻可能對葵花藥業的品牌形象和消費者信任度造成潛在的、不可忽視的衝擊。